• 先锋日报——先锋是一种态度,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大秦铁路:筑起能源大动脉负重争先不停歇

 时间:2018-09-14 09:10来源:华都网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王子侯)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一条钢铁巨龙,西出煤都大同,横跨桑干峡谷,穿越燕山山脉,直抵渤海之滨秦皇岛,这就是被誉为“中国重载第一路”的大秦铁路。

  大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全长653公里,是“西煤东运”的能源大通道。它担负着我国主要四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十大钢铁公司和上万家工矿企业的生产用煤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生活用煤,煤炭运量占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25%。创造了世界单条铁路重载列车密度最高、运输能力最大、增运幅度最快、运输效率最好、运输效益最佳等多项纪录。

  建设能源运输大通道 惠及万家灯火

  这是一条不负重托的铁路,它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回顾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蓬勃发展,迸发出空前的积极性、创造性。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迫切需求随之突显,特别是支持发展的能源运输成为焦点问题。“每天急需车皮的电报像雪片一样飞来!”很多老铁路人都会有这样的记忆。

  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强由西向东的运输通道建设。1983年,“七五”计划提出“加强能源建设,完善运输网络,逐步缓和能源、交通紧张状况”,大秦铁路应运而生。1988年,大秦铁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1992年12月1日,大秦线二期竣工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我国铁路向重载技术装备与运输组织指挥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大秦铁路:筑起能源大动脉负重争先不停歇

重载列车驶过大秦铁路(人民网 王子侯摄)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与日俱增,大秦铁路的运输能力也在与时俱进。年运量最高突破4.5亿吨;日常开行的2.1万吨列车,每列编组210辆,全长2.5公里;成功进行了3万吨列车开行试验,编组达到315辆,长度达到3.8公里;最高单日运量达到136.6万吨;大秦铁路成为我国重载运输技术的示范性工程。

  2007年突破3亿吨、2010年突破4亿吨,到2014年突破4.5亿吨,达到1亿吨设计运量的4.5倍,大秦铁路超过国际认定重载铁路年运量极限的2倍多。相当于用不到260公里高速公路或不到14公里地铁的建设资金,又新建了3条半能源大动脉。大秦线以最小的投入、用最短的时间,成为世界最重铁路。

  一条运煤铁路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惠及万家灯火。北京市供电部门的工作人员有过这样一个说法:首都城镇居民家庭每三盏电灯中,至少有一盏是靠大秦铁路输送的电煤发电点亮的。

  在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侵袭了大半个中国,亿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大秦铁路通过科学调度、深挖潜力、增加运量,为保障万家灯火作出巨大贡献。当时,大秦铁路日运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并连续20天日均保持在100万吨以上,有力地缓解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煤炭紧张局面。

  30年来,这条连接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三西”煤海与秦皇岛入海口的能源大通道,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重载奇迹。

  重载技术不断创新 科学调度提运力

  这是一条与时俱进的铁路,在重载铁路技术创新中一次又一次突破运量极限。

  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运量大、效率高、成本低、能耗小的重载运输得到世界广泛认可,货运重载化成为铁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铁路重载核心技术也成为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尖端技术之一。这给大秦铁路提出了新目标,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发展重载技术,提升运输能力。

  2014年4月2日,这个日子在大秦铁路重载技术创新发展的历程中值得铭记。长近4公里,总重达到3.15万吨,由4台电力机车和315节货车组成的3万吨重载列车在大秦铁路试验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

  大秦铁路在挖掘载重潜力,今天新闻,连续实施2亿吨、4亿吨扩能改造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新设备、新技术。为适应万吨列车长度,大秦铁路以2800米、1700米的有效长对沿线车站正线和到发线进行了改造。为提高轨道承重,大秦线全线铺设成75kg/m的跨区间无缝线路,强度远高于高速铁路采用的钢轨。为提高车辆重载集运能力,专门为大秦线设计了载重80吨的C80型车辆。为提高重载列车牵引能力,国产和谐型大功率重载机车投入使用,让重载牵引动力如虎添翼。